江西上饶古代的婚嫁习俗:担嫁妆
乡村婚俗中的大嫁盛典:从提亲到喜宴的全程记录
在乡村的婚丧嫁娶中,婚嫁无疑是最令人瞩目的大事儿。乡村的婚嫁传统,源远流长,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男方家庭一旦决定提亲,便会郑重其事地请媒人到女方家游说。有了媒人的牵线搭桥,双方一旦应允,便进入订婚环节。此时的男方被称为“毛脚女婿”,他们在这个阶段会展现自己的各种才能,以赢得女方家庭及其周围人的称赞,特别是未来岳父岳母的认可。一旦时机成熟,便会选定良辰吉日举办婚礼。
对于女儿来说,出嫁时自然要有几件拿得出手的嫁妆。早在农闲时节,便会请木匠上门制作嫁妆。那时的木匠手艺精湛,甚至会在橱门边镶嵌上“上海”等饰标,以彰显其特色。嫁妆的准备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其中被子的数量和质量更是关键。虽然当时经济条件有限,但新娘子总会尽力准备丰厚的嫁妆以彰显自己的地位和面子。实际上,部分嫁妆是男方提前购买并送到女方家的,或是在订婚时就已经支付了聘金。
婚礼当天,最为引人注目的环节便是担嫁妆。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会抬着各种家具、床上用品、衣裤鞋履等细软物件前往男方家。发嫁妆时,每一件嫁妆上都贴有红色的双喜字,整个队伍洋溢着喜庆的氛围,炫耀着女方家的富足。
在婚期那天,从女家到男家的路上,浩浩荡荡的嫁妆队伍宛如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每件嫁妆都被精心照料,媒人和担嫁妆的小伙子们一路欢声笑语。热闹的路边围观者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涌出来看热闹,他们对嫁妆的质量和新郎新娘的未来充满期待。
一路上,媒人紧跟着队伍,后面是各种家具、梳妆台等被小心翼翼地抬着。经过的人们纷纷称赞新娘的嫁妆。担嫁妆的队伍会在半路上稍作休息,这时新郎会递烟给担嫁妆的人,以示感谢。随后,他们又继续赶路,因为婚礼的筹备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江南的农村婚礼通常持续三天,第一天是落桌准备婚宴,第二天是正日等待新娘的行嫁,第三天是谢媒招待会。那时的风俗是嫁妆与新娘分开走,先搬嫁妆,后接新娘。搬完嫁妆后,晚上便会迎接新娘。整个婚礼过程中充满了喜庆和热闹的氛围。当新人进村时,便会燃放鞭炮庆祝,开启喜宴,欢庆这场盛大的婚礼。
这场乡村婚俗中的大嫁盛典,不仅是一次家庭的联姻,更是乡村社会的一次盛大聚会,展现了乡村社会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佛珠网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