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能量学(数字在易经学中的能量剖析)
深入理解易经中的神兽与势能转变
在古老的易经中,隐藏着许多神秘的神兽,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这些神兽不仅仅是象征,更是对宇宙时空转变中势能变化的生动描绘。读懂这些神兽,就理解了易经的精髓。
易经的本质在于一个“变”字,这种变体现在时势的转变,出现了四种基本状态:休、咎、悔、吝。当我们拨开表象,化繁为简,就能领略易经的深层含义。
1. 势能的转变:在整个宇宙中,时空的转变会发生势能的变化。就像黄道,这一古天文术语,描述的是从地球上看太阳走过的轨迹,星体的轨迹转变中发生的势能转变。孟子公孙丑中记录的智慧,乘势的重要性,体现了势能转变对人事的巨大影响。易经其实就是一本讲述宇宙转变规律的书,其转变的焦点即是势能的变化,体现在两个维度:偏向和强弱。
2. 势能偏向的休咎:当势能偏向顺遂时,易经称之为“吉”,代表连接、互助、团圆等;当势能偏向逆时,易经称之为“凶”,代表分散、背离等。这种吉凶的辩证关系,用老子的话说就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真正懂易经的人,看待吉凶是等同的,只是自然规律的变化,势能的变化本身是客观中性的,不需要代入太多个人的主观情绪。
3. 势能转变的强弱与悔吝:势能转变的强弱会产生悔吝。古人说的中庸精神最初就来自易经,代表中正的宇宙最佳能量状态。势能太强会有悔,太弱则不足。当泛起吝的状态时,需要加把劲,好好努力,蓄积能量,让势能壮大起来。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势能的转变有偏向的顺逆从而有休咎,有势能的强弱从而有悔吝。易经64卦转变不管怎么变都离不开这四种基本状态:休、咎、悔、吝。这就是易经的精髓。
易经中的太极图也是能量的抽象转变的形象演绎。铜钱起卦、变爻,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股能量的转变。易经中的两股基本势能转变,即干阳坤阴,与老子在道德经中讲的万物负阴而抱阳,是相一致的。能量的转变看似无章实则有序,每一变化都有其内在规律可循。
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更关注于表面的符号、纹身图案如十字架等,但在更深层次的易经智慧中,却隐藏着宇宙能量的转变秘密和人生的吉凶祸福之道。只有深入理解并应用这些智慧,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顺势而为。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佛珠网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