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寒食节为什么不能生火做饭
寒食节的由来与传承
随着春天的脚步渐近,我们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寒食节。那么,寒食节为什么不能生火做饭呢?且听湖南风水网为您揭晓。
寒食节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生活艰辛。他的忠诚追随者介子推不惜割下自己腿上的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成为国君,封赏功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带着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为了逼他出山,放火烧山,却不料介子推母子宁愿葬身火海也不愿出山。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还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全国上下不得生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清明前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习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寒食节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而清明节则在唐代形成,宋代盛行。后来,由于寒食与清明的日子接近,寒食逐渐与清明合二为一,成为清明的别称和习俗。
寒食节的传说故事更是感人肺腑。公元前655年,晋国长公子申被陷害致死,二公子重耳流亡国外。在流亡过程中,重耳历经磨难,许多随行臣子背弃他卷走财物。在荒郊野外,重耳因饥饿昏倒在路上。在这危急时刻,身为大夫的介之推捧着一碗肉汤出现在重耳身边,救了他一命。重耳感激涕零,承诺如有返国称王的一天,必定重赏介之推。介之推却只求他做一个清明国君。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返回晋国称王。在黄河边上,部分臣子担心自己得不到重用,迫使重耳许诺归国后必当重用他们。介之推对此深以为恶。归国后的大赏群臣中,唯有介之推没有请赏,反而选择了隐居绵山。晋文公意识到自己的疏忽后亲自求访,但介之推坚决不出山。晋文公三面放火烧山逼迫他出来,不料却导致了介之推母子的不幸离世。为此晋文公深感懊悔,为了纪念介之推设立了寒食节。
寒食节不仅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的重要节日,更是我国仅有的两个纪念性节日之一(另一个是端午节)。寒食节所蕴含的政治抱负和奉献精神至今仍为人们所纪念和传承。这个节日的设立和传承展现了人们对忠君爱国、清正廉明精神的崇敬和追求。同时寒食节也为清明节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让我们一同传承这份深厚的文化习俗共同迎接寒食节的到来吧!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佛珠网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