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把守岁叫熬年的由来
除夕之夜的古老传说与习俗
除夕,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夜晚,既是对旧岁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其名字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除”字代表去除,“夕”字代表夜晚,即辞旧迎新的时刻。特别是在腊月二十九或三十,这一天充满了神秘和喜庆的色彩。今天,湖南风水网为大家解读除夕背后的故事和习俗。
相传,在遥远的洪荒时代,每到岁末之夜,一种被称为“年”的怪兽就会从海洋中爬出,为祸人间,伤害人畜,破坏田园,给辛勤一年的人们带来灾难。为了躲避年兽的侵袭,人们在天色未暗之际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入睡,等待天明的到来。这一夜,人们饮酒以消磨时光,壮胆守岁。当大年初一的曙光来临,年兽不再出没,人们才敢出门,彼此拱手作揖,道喜庆祝。
年复一年,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在某一年的岁末之夜,年兽再次袭击了一个江南村落,几乎将全村人吞噬。但有两家幸免于难:一对新婚夫妇的家因挂有红布帘、穿红衣而平安无事;孩子们的玩耍中点燃的竹子发出的火光、爆响声也吓走了年兽。
从此,人们得知年兽害怕红色、光亮和响声。每到年末之际,家家户户贴红纸、穿红衣、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以此驱赶年兽。在《诗经·小雅·庭燎》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庭燎”即是竹制火炬,燃烧时发出的爆响声即为“爆竹”的由来。
有些地方的人们并不了解年兽的弱点,常常遭受其害。此事传至天上的紫微星处,他决定帮助人间消灭年兽。一次,他趁年兽出没之际,用火球击倒并锁在石柱上。自此以后,人们在过年时都会烧香祈求紫微星下凡保佑平安。
除夕之日,除了守岁的习俗外,还有许多讲究和忌讳。比如大门上忌贴“春”字而非福字;左右联不能贴反;对联中的字不能重复;对联应在除夕上午6点至12点之间贴;灯笼应正着挂而非倒贴等。灯笼作为喜庆的象征,挂灯笼寓意着团圆、迎接新年的到来以及第二年的运势鸿运当头。灯和丁谐音,挂红灯笼也意味着家里的人丁兴旺、家族繁荣。
除夕是一个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美好期许的夜晚。在这一夜,人们守岁、贴春联、挂灯笼等,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这些习俗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希望这些关于除夕的知识能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内涵和魅力。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佛珠网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