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贴春联有哪些讲究 过年贴对联的由来

春节,是中国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时期,忙得不亦乐乎,其中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贴春联。这一传统源远流长,早在千年前就已存在。各地的习俗不同,贴春联的时间也有所差异,但大多数地方,都会在腊月二十八至二十九之间,集中进行贴春联的活动。

春联,不仅仅是一副纸联,更是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景与期望的象征。一副完整的春联,包括两副直联和一个横批。直联分为上联和下联,上联的尾字需是上声和去声,贴在右边;下联的尾字则是平声,贴在左边。这样的排列方式,体现了中文的独特魅力。

关于春联的横批,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对联写意,横批题名;一种是对联写意,横批点睛之笔;还有一种则是与对联互补的横批。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深意。

春联的大小要与家门的大小相称。人家贴的春联宽度在15至20厘米之间,而铺面则会选择更宽的春联,但的宽度一般不会超过40厘米。

关于春联的起源,其实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古代有一种怪兽经常作恶,为了降服它,两位神仙使用了桃枝。后来,民间便流传着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可以辟邪的说法。这就是最初的桃符。到了五代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的春联。据记载,当时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后来纸张的出现,桃木被红纸所替代。春联真正的盛行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他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于是大街小巷都贴满了春联,这一习俗便流传至今。

那么,为什么要在春节贴春联呢?其实这一习俗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古籍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传说桃木可以驱邪避鬼,所以古人会在桃木板上画上神荼、郁櫑二神的主像来辟邪。后来桃符逐渐演变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春联。

除了传统的贴法外,贴春联其实还有一些讲究。比如桃木是红色的,象征吉祥,所以春联都是用红纸书写的。门心、框对、春条、斗方等都有特定的要求。若是贴得不当,就会被人笑话。在贴春联时需要注意上下联的位置以及横批的写法。

春节贴春联是中国传统的重要习俗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望的象征。在这个喜庆的时刻,让我们一起贴上一副精美的春联迎接新的一年吧!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佛珠网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