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呼春节被掏空 春节被过成了“春劫”太凄惨?
春节,对于许多90后来说,是一场既喜庆又残酷的“节日战役”。刚刚走过繁华的大年夜,许多年轻人不得不开始面对一种被称为“吃土”的困境。那些刚刚毕业一两年,初入职场的他们,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存下的一点积蓄在春节期间仿佛被一股神秘力量瞬间抽空。红包、压岁钱、年货等消费项目如同一个个黑洞,将他们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吞噬得一干二净。其中大多数都是我们这一代的90后,本以为存下的一点钱可以过一个轻松愉快的春节,却没想到最终回到了解放前,甚至负债累累。
作为一个典型的90后,我深深理解这种感受。春节回家的我们,给父母长辈的红包、为父母置办的年货以及给小辈的压岁钱,这些传统的习俗已经成为我们春节的必需品。这些消费往往让我们原本饱满的钱包变得空空如也。我相信,与我有着相同感受的90后一定不在少数。当“90后春节被掏空”的话题出现后,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讨论。一位网友表示,自己一年存了五千块,过了个春节却花了七千块,还欠了两千块的外债。在我看来,其实花七千块真的不算多,很多90后在春节期间的花费远远超过这个数目。
那么,这些钱究竟花到哪里去了呢?经过调查,我发现他们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交通费、孝敬长辈、新年红包、购置新衣、屯年货以及聚会花销等方面。交通费是不可避免的开支,尤其是对于那些离家较远的人来说;孝敬长辈是春节最大的支出之一,给父母的红包往往是少则几百多则几千;90后还需要给自己的小辈包红包,侄子侄女们每人至少两百元;购买新衣服和屯年货也是必不可少的消费项目;最后还有各种各样的聚会需要花费。七千元的支出真的很容易就超出了预算。
尽管面对这样的困境,大多数90后的态度仍然是乐观的。网友们表示,过年给红包是一种乐趣,对于亲人来说,红包的多少并不重要。他们不会因为多给了红包而心疼,尤其是给父母的红包,因为平时无法陪伴在父母身边,所以多给父母一些红包也是值得的。“90后春节被掏空”或许并不是一件消极的事情,而是90后对过年和对父母的一种幸福表露。他们愿意为了家庭的团聚和传统的习俗而付出自己的辛劳和汗水。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佛珠网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