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格可以不看吗-
赏析课格之道:微观中的大局观
你是否曾疑惑,课格是否值得我们关注?当我们面对复杂的事物大局,课格仿佛成为解读其脉络的关键。它们,是构成事物大局的元素,有好有坏,相互作用,犹如卯将辰时戊寅日的知一、退茹、斩关、重阴、三奇等课格,它们各自承载着特定的寓意和趋势。
从课格的名称来看,知一包含着不确定的双重性质,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退茹在占凶事上显现出利益,如同后退之中也有美味的食物;斩关则如同大刀阔斧,事情进展顺利,办事无阻;重阴则代表着阴极返阳,如同在厚重的云层之后,总会有一缕阳光破云而出;而三奇则仿佛有神力相助,事情向着光明的方向发展。它们各自带有独特的意象和预示,给人带来对未来的不同想象和期待。
当我们从大局出发,课格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以亥将丑时已卯日的涉害、间传、极阴、九丑、龙德等课为例,事情的发展显得复杂多变。涉害意味着事情的复杂性,头绪繁多;间传则代表事情起伏无常,变化多端;极阴意味着事情已至极点,否极泰来;九丑则象征着阴阳易绝,天地返阴,肃杀之气极重;而龙德则带来荫禄有望,功名可图。这些课格预示着事情的忧喜参半,涉害之纷乱让人难以分辨。然而在大局之中,阴阳调和则忧喜相互削弱或抵消,最终归于平和。
有人认为课格的分析难以把握,各种课格繁多且难以记忆。但我们真的需要依赖课格吗?实际上,所谓的课格,都是基于各种要素的组合而人为规定的。它们只在特定的组合、特定的事物以及特定的时空范围内才适用。我们看课式时,只要聚焦于求占的人和事,只要目标集中、抓住关键,完全可以超越课格的束缚。长期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掌握了大局,就能准确地把握事情的发展。
课格可以作为我们理解事物的一种工具,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当我们沉浸在微观的课格之中时,不要忘了抬头看看宏观的大局。毕竟,一切事物都在大局的必然发展中前行。当我们掌握了事物的大局观,就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走向,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不必过于依赖课格,把握大局才是关键。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佛珠网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