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形风水穴位

突穴,又称为泡穴,是中国古代葬书中所述的一种地形特征。《葬书》有云:“形如覆金,其巅可富。”此穴得名于它的形状独特,如鸡心、鱼泡、鹅卵、龙珠等,紫微旺龙等形态都是其别名。这些突穴在星平中凸起,是风水学中的吉穴。

在山谷之中,突穴需要藏风。这里的藏风指的是环境要能够避风聚气,避免风吹散生气。山谷中的突穴最好是左回右抱,避免孤露受风。卜应天曾说:“山谷且要藏风”,就是这个道理。而在平原地带,突穴则需要得水。这里的得水指的是地形要有水源,水流平缓且水质清澈。平洋之突四周平坦,只要界水清晰,水势汇聚,或绕抱便是佳选。卜应天也说:“平洋先须得水”。

无论是平地还是高山,都有可能出现突穴,但平地的突穴更为常见。在高山之中,突穴必须左右环抱,两臂周遮才能真正藏风聚气。而平洋之地,虽然地形平坦,但如果能够明确界水,了解来脉,也是可以选择的。人们常说平洋多突穴,像蜘蛛结网、没泥龟蛇等形态都是典型的突穴地形。由于平地的风从地面而过,所以并不畏惧。

突穴的形状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大突、小突、双突和三突。其中大突和小突是正格,双突和三突是变格。这些形状的突穴各有不同的特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辨别。重要的是,突面要光圆,形体要颖异。高山需要避免风吹,平洋需要得到水源,这是至关重要的。还有行龙引脉、水口罗星、关峡墩埠等也有突象,被称为假突虚突,需要详细辨别。

在选择突穴时,需要非常谨慎。如果误选地方,可能会导致贫穷孤苦、飘荡伶仃的命运。对于大突、小突、双突和三突的选择,必须非常慎重。大突需要高大而不粗顽,小突需要微小而不微弱无依。双突需要大小、高低、肥瘦均匀,三突则需要大小相等,这样才能被认为是合格的突穴。

突穴是中国古代风水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选择墓地等地点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选择突穴时,需要综合考虑地形、水源、风水等因素,谨慎选择,以免误选导致不良后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佛珠网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