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隆回九月初九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深深镶嵌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又被称为重九节,晒秋节和踏秋。在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中,“六”被定为阴数,“九”被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因此得名。每年的农历这一天,与除夕、清明节和中元节一同被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早在战国时期,重阳节就已经开始形成,历经唐代的正式定名,成为民间节日,历朝历代沿袭至今。在九月初九这一天,家人会一同登高以避灾,因此又被称为“登高节”。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在数字中又代表最大和尊贵,寓意长久长寿。这一天不仅是祭祖的日子,也是敬老活动的推行之时,又被人们称为老人节。

湘中邵阳人在重阳节的祭祖活动中,一般会祭拜远祖,如高祖和大祖。全族的男丁会集体出动,带着精心准备的祭品,如猪头、酒果、香烛等,前往祠堂祭祖。宗族里会准备丰盛的饭菜,祭祀后,任何男丁无论年龄大小,只要能够端碗吃饭,都有资格享用。

在旧俗中,重阳节时宗族还会向年过花甲或古稀之年的老人赠送猪肉,以示对长辈的敬重。虽然这一习俗在20世纪50年代后消失,但在1989年,国家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后,湖南梅山地域的邵阳市各地开始以村为单位,带上礼物如肉、糖、酒等物品,到年事已高的老人家中走访看望。机关、学校、工矿企业等单位也会在重阳节这一天召集退休、离休人员,进行交流活动,这些都是从旧时的祭祀赠肉习俗演变而来的。

古时人们有重阳登高、赏菊、插茱萸的习俗。汝南人桓景的故事告诉我们这一习俗的起源。桓景跟随费长房游学多年,费长房告诉他九月九日家中将有灾难。桓景按照费长房的说法做了准备,全家人登山并喝菊花酒,晚上回家后家里的鸡犬牛羊马全都安然无恙。从此,后人纷纷效仿桓景的做法登高饮酒、佩戴茱萸香囊以避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习俗逐渐演变为文人雅士们的时尚活动。

选择农历九月九日登高踏秋也有气象学的意义。这一天大多天气晴朗明媚,站在高处视野开阔,让人心旷神怡。在邵阳的一些地方,人们会登上山峰欣赏美景并借此机会祭祖。站在隆回岩口九龙山的主峰上梅峰上俯瞰大地秋景别有一番情趣。

重阳节祭祖登高不仅是对祖先的缅怀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它象征着奋进与有为的精神。《荆楚岁时记》中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重阳节的背景和历史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传统节日的意义和价值。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佛珠网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