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的--崇九--风俗_民间民俗
客家人的吉祥数字——“九”
客家人深受“九”字文化的影响,将其视为吉祥的象征,充满了浓厚的崇俗。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建房、婚嫁、做寿,还是孩子的启蒙教育,都能发现“九”字的身影。
客家人建新居时,喜欢选择与“九”有关的日子开工,如农历的初九、十八等。他们所建的楼房,层数和房间数也多是九的倍数,寓意家族能够长久同居共处,和谐繁荣。在婚嫁方面,“九”字的重要性更是凸显。男女双方的相亲、换帖,一般都选与九有关的日子进行。聘金尾数要带“九”,如1999元,寓意长久。迎亲的队伍也要凑足9人,礼品则要准备九份,以取吉利。
在庆祝寿辰时,客家人做寿粄的数量也要与九有关,如81个或360个。寿宴上的菜肴也都要暗合“三、六、九”的数字,如三鲜汤、炖狗肉、韭菜豆腐、重阳寿糕等。由于“九”与“韭”谐音,小孩启蒙时也要食韭菜,寓意长长久久。
客家山歌中,也常用韭来谕九,表达长久的情感。如:“燕子含泥过九江,妹子送郎出外乡,九月九日种韭菜,两人交情久久长。”可见客家人对“九”的重视和崇尚。
在客家人的心目中,正月初九更是良辰吉日。春节后,出门做工、经商的人们一般都要等到初九这天才离家启程,期望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兴旺发达。这也体现了客家人对“九”字的深厚情感和美好寄托。
客家人对“九”的崇尚体现了他们对吉祥、长久的向往和追求。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对“九”的热爱和崇敬,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寓意。
下一篇:没有了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佛珠网原创文章。